行业观察丨诚信是企业最贵的调味料
来源: | 作者:亨瑞特 | 发布时间: 1天前 | 5 次浏览 | 分享到:


— 亨瑞特(北京)信用评价事务所—

行业观察丨诚信是企业最贵的调味料

精诚

合作

共赢


这个周末,罗永浩和西贝的微博大战不断发酵,战火愈演愈烈。


这场风波的核心争议点在于:消费者支付现炒菜品的价格,获得的却是预制产品。这其中涉及的不是简单的商业选择,而是商业伦理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罗永浩的质疑源于其消费体验。他指出,西贝菜品“几乎全是预制菜”,并呼吁国家立法强制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


西贝则迅速反击,还原当日菜单并开放后厨参观,强调其菜品均为中央厨房配送的原料现场加工,符合国家对预制菜的定义 。


不难发现,双方对“预制菜”的理解存在巨大分歧。贾国龙辩解称,西贝中央厨房配送的是切割好的羊排等原料,属于“预加工”而非“预制菜” 。但大多数网友认为,只要非现场即时制作、缺乏“锅气”的菜品都应归为预制菜。

事实上,连锁餐饮无法避免的采用预制菜,一方面统一区域口感差异,解决厨师依赖;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翻台率,支撑规模化扩张。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家并非完全抵制预制菜,而是抵制被欺骗。


网友的灵魂三问直击要害:

  • 工业化的供应链是不是应该更便宜?

  • 消费者应不应该有知情权?

  • 你承不承认是预制菜?


预制菜本身并非原罪。从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的角度,它甚至是餐饮工业化的重要进步。


在食品安全标准和供应链管理方面,以美国为例,超市出售的加工食品都必须按FDA规定在包装上详细列出配料表、营养成分和过敏原提示,确保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清楚。

在日本,预制菜产业同样高度发达,便利店货架上的盒饭、关东煮几乎都是即食型预制食品。据统计有24%的日本上班族主要依赖这些方便菜解决一日三餐。但日本消费者对品质和新鲜度的要求近乎苛刻:超市熟食和便当通常在数小时内卖不掉就下架,有的贴上分时段打折标签提醒尽快食用,过期绝不继续销售。日本便利店预制食品虽然方便,但同样通过严格的保质期管理和废弃机制来维护食品安全与消费者信任。


此外,食品全程可追溯在欧美已较为普遍。欧盟自“疯牛病”“马肉冒充牛肉”等食品丑闻后,建立了从农场到餐桌的追溯体系,每批次肉类、水产都有编码可查源头,一旦发现问题可以迅速召回。


诚信问题比食品安全问题更为致命。当消费者无法相信企业的声明时,所有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预制菜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有其合理性和市场需求。但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消费者信任为代价。


如果您有逾期账款、债务纠纷,可以联系我们!


铭德

END

敬业


商账催收专家

微信号|hrt-ice8000

网站|hrtx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