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不灵了?
来源: | 作者:亨瑞特 | 发布时间: 11天前 | 52 次浏览 | 分享到:


— 亨瑞特(北京)信用评价事务所—

深度思考丨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不灵了?

精诚

合作

共赢


阅读本文前,请记住凯恩斯主义的前提是健全的市场机制,如果缺乏这一机制,那么大量的资源将会浪费在无效的生产上。


回顾过去的20多年,凯恩斯主义在逆周期调节中,可谓一直使用一直爽。


不管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四万亿计划”,还是15年的货币化棚改,都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前者迅速挣脱了次贷危机的影响,后者清理了当时的房地产库存。


尽管大方向以及结果都表明,逆周期调节确实能发挥“杠杆效应”,但站在如今的坐标,回看审视,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资源错配问题。


其中饱受争议的就是房地产,有人说2015年是我国房地产软着陆的最好时机,房地产在宏观经济表现最好的时候没有软着陆,反而继续加杠杆,这也孕育了今天房地产危机。


凯恩斯主义是将政府作市场机制外的补充,在市场失灵时出手相助即可。但在实际的做法上,因为成效太过明显,很容易形成“路径依赖”。


事实上,我们一直都在不同程度的使用凯恩斯主义这套理论,特别是在产业政策方面,有太阳能发电板、电池、新能源汽车。


产业补贴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补贴可以让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这一点从我们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以及清洁能源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产业补贴本身也存在着歧视。对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巨额补贴,等同于歧视了所有其他行业,这就造成了对其他行业的不公平。


为什么凯恩斯主义不能多用?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无形大手,如果企业不遵循“供需关系”调整资源配置,这个时候就容易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但是在产业补贴这块蛋糕面前,企业为了追求更多补贴,罔顾市场供需平衡,造成不必要的生产过剩,即资源错配。


政府出手救市干预市场,底线和原则应该是在经济面临危机的时候,但是救市用的次数多了,会拉高市场期望,期望下次给出的刺激经济措施更强烈,这就倒逼我们加越来越大的杠杆,最终形成的效果和力度,都是会大打折扣的。


这就和抗生素一样,头一次效果显著,随着次数的增多,效果越差。


今年我们推出了很多刺激经济措施的政策,但效果都不是特别好,最终怎么办?除非加更大的杠杆,但借出来的终归是要还的,寅吃卯粮,如果效果不及预期,那么这笔买卖,甚至有可能是亏本的。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我们却没有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在今天人们普遍缺乏信心的情况下,叠加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人们的消费需求只会愈加审慎。


所以凯恩斯主义是一剂猛药,毕竟他本人也说了,加杠杆刺激经济本身,留下的债务,也只能交给后人去解决,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如果您有逾期账款、债务纠纷,可以联系我们!


铭德

END

敬业


商账催收专家

微信号|hrt-ice8000

网站|hrtxy.com

世界信用组织【WCO】会员单位

Member units of the World Credit 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