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丨合肥建工倒下了!
来源: | 作者:亨瑞特 | 发布时间: 13天前 | 26 次浏览 | 分享到:


— 亨瑞特(北京)信用评价事务所—

行业观察丨合肥建工倒下了!

精诚

合作

共赢


2025年8月31日,许多合肥建工的员工,神色复杂的离开了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


有人摇头,有人叹息,有人默默放下手中的安全帽。早在一个月前,数千名员工的手机同时响起:“自2025年8月31日起解除劳动合同,工资将结算至2025年8月31日,经济补偿将依法支付。”

一条短信,终结了一家67年建工巨头的历史!!


自2021年起,受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叠加恒大爆雷的连锁反应,作为恒大的合作方之一的合肥建工被卷入债务漩涡,彼时的合肥建工70%以上的项目都依赖于恒大,2.7亿应收工程款难以回收,资金链濒临断裂。 


而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最新披露的持续逾期名单显示。截至2025年7月末,合肥建工票据承兑逾期余额2.14亿元,累计逾期发生额12.68亿元。


合肥建工的破产并非孤例。2025年上半年,全国1366家建筑企业破产,其中4家为特级资质企业:

江苏顺通建设集团:1968年成立的老牌企业,因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

中信国安建工集团:央企子公司,因股权质押、控制权纠纷陷入破产。

沈阳市政集团:东北最大市政企业,2024年11月破产重整。

云南路建集团:曾承建北京奥运场馆,2023年进入重整程序。

数据显示,建筑业CR10(前十强市占率)从2020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38%,行业集中度急剧上升,低效企业加速出清。


过去几十年,建筑行业依靠“高杠杆、高周转”快速扩张,企业重规模轻管理、重拿项目轻风险控制。如今潮水退去,裸泳者现形。


合肥建工的破产重整,是中国建筑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这场大洗牌的本质,是市场对高杠杆、高垫资模式的清算,也是对“规模至上”逻辑的颠覆。


如果您有逾期账款、债务纠纷,可以联系我们!


铭德

END

敬业


商账催收专家

微信号|hrt-ice8000

网站|hrtx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