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开挖,有的挖了,有的在去挖的路上
来源: | 作者:亨瑞特 | 发布时间: 77天前 | 123 次浏览 | 分享到:


— 亨瑞特(北京)信用评价事务所—

行业观察丨运河开挖,有的挖了,有的在去挖的路上

精诚

合作

共赢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斥巨资全面启动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掀起了一轮基建浪潮。


10年时间一骑绝尘,到了2008年,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成型,我们把重点转向高铁,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重塑了区域经济的竞争版图。在高铁加持下,大批内陆城市加速崛起。


眼下,一场宏大的水运计划,正在悄然拉开新一轮基建浪潮的序幕——据报道,广西、湖南、江西、浙江、广东、湖北等多个省份,都在部署推进运河工程。


如广西的平陆运河,位于南宁与钦州之间,全长134.2公里,投资超过700亿元。如连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湘桂运河,预计投入1500亿元;还有横跨浙江、江西、广东的浙赣粤运河,建成后全长约1988公里,规划投资超过3200亿元……


漕运兴,则国脉兴。


我们所熟知的京杭大运河,历经数个朝代开凿整修,成为了世界上里程最长的古代运河。它的出现,直接重构了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格局,加速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还带动了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代表的南方地区的繁荣。


直到今天,京杭大运河仍在服役,不仅承担内河航运物流的重任,还成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担当。


沿海地区有港口,水运发达,但对内陆地区来说,没有海运的便利,或者依托大江大河的水路运输可能存在堵点,影响交通通达度。于是,人工凿出一条运河,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选项。


为什么还要发展水运?最直接的原因——性价比高。一般来说,它只有铁路运输成本的1/2,公路运输成本的1/5,航空运输成本的1/20。


同时,它的运力较大,适合一些时效性不强的大宗货物的运输,如煤炭、矿石等。


这些规划开挖运河的省份,除了广西等地外,大多数为内陆省份,它们迫切地希望通过开凿运河,打破地理限制,提升水运能力,促进经济交流。


发达的水运通道当然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也能够为内陆省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便利条件。看起来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我们从投资体量来看,目前已经提上议程的运河,都称得上是“世纪工程”。


前两次的高速公路、高铁基建浪潮,都是经济下行时刻的“凯恩斯主义”救市手段,一方面能通过大型交通基建项目,改善区域交通状况,另一方面还能刺激投资,促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


这两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土地财政熄火,“铁公基”边际效应严重减弱,地方政府如何“逆周期调节”,动辄耗资上千亿的内河航运就成了选项之一。


写到这里,最核心的问题来了,钱从哪里来?


以浙赣粤运河为例,由赣粤运河、浙赣运河组成,分别规划投资1500亿元、1700亿元。而当年的京沪高铁投资为2209亿元,相比而言,高铁确实“节约”很多。


而在高铁建设过程中,国铁集团(原铁道部)会在一些关键线路出资,而运河的修建,哪怕是像广西平陆运河这样的战略性工程,除了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外,地方自己也得承担大部分资金筹措的任务。


而另一个现实的考量是一些地方财政已经捉襟见肘。薄弱的财政基础,急需基建提振;而大兴基建,又亟需雄厚的财政支持作为后盾。由此,我们发现陷入了一个循环困境。


我们不仅要为当代人着想,更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一条运河短则几百公里,长则上千公里,沿线的地质条件,生态影响都要着重考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经过严格的论证,才能进入建设阶段。


已经正式通航的江淮运河,实际工期虽然只有6年多,但它的动议和研究论证工作,早在1950年前后就开始了。


如此费时费力且烧钱的基建项目,当然得慎之又慎,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财政承受能力,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影响,以及后期有没有钱来维护的问题。


总之,对于一个投资规模高达上千亿的运河项目,在正式启动之前,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工作,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绝不能唯GDP论,被基建狂热冲昏头脑,盲目推进项目,以免最终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如果您有逾期账款、债务纠纷,可以联系我们!


铭德

END

敬业


商账催收专家

微信号|hrt-ice8000

网站|hrtxy.com

世界信用组织【WCO】会员单位

Member units of the World Credit Organization